
秋是多姿的,也是多味的。葡萄的酸甜、甘蔗的清甜、苦瓜的微苦、辣椒的劲辣,还有牛羊肉的醇厚鲜香,裹着凉爽的风,把秋天的味道铺展开来。顺着风的方向,我一路去拾捡这些藏在秋里的滋味。
清晨,小径两旁的草叶挂满露水,好像昨夜从天空撒下的珍珠,晶莹透亮。只要用脚轻轻一碰,露珠就滚到脚面上。一丝凉意沁入心间,还带点阳光的余味。
果园里,成串的葡萄,宛如晶莹剔透的玛瑙项链,沉沉地吊在葡萄架上。阳光所及之处,沾着露珠的葡萄粒,泛着闪闪的光泽。面对此景,让我记起宋代诗人武衍《尝葡萄》里的诗句:“压架骈枝露颗圆,水精落落照晴轩。”
摘一颗投进嘴里,两牙轻轻一磕,果肉瞬间在嘴里爆开。酸里透甜的汁液,让人口齿生津,回味无穷。这种酸,不是酸溜溜的,也不是刻薄尖酸的那般。是一种温润的酸,酸后回甘的酸。正如生活中辛酸无奈后的甘甜和幸福。
走在田间,早没了夏天那股青涩刺鼻的闷热,钻入鼻孔的是一种爽甜味儿。一阵微风拂过,甘蔗林犹如金黄的海浪翻涌。走进地头,一排排甘蔗,直愣愣地立着,宛如守卫边疆的战士,刚毅挺拔。忽然,耳际响起了车轱辘碾压甘蔗发出的吱吱声,一股股淡黄清亮的汁液,从榨池槽汩汩流下,口腔里泛起了一丝清凉的甜味,不禁让人狠狠地咽了口唾液。处在其间,会使人有一种平和安宁之感。这是甘蔗中的糖分子在撩拨着你。
展开剩余54%甜,是甜美、成功、幸福的象征。但不是所有的食物都有甜味,犹如人生不可能全是欢笑。我们要有苦尽甘来,甘尽苦至的哲学思想。
走进菜市场,嘈杂的叫卖声混合着各种海鲜、牛羊肉的腥臊味,充盈了整个菜场。各式菜品琳琅满目,为数不多的苦瓜,只占据菜摊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在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菜品的映照下,满身疙瘩皱起的苦瓜,泛出淡绿的光泽。仅凭这点,就知道关注它的人并不多。正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所阐释的道理一样,我们的肠胃适当尝尝苦味食物是有好处的。
酷热的夏天,人容易焦躁不安,就需来几盘苦瓜,降降心火。人在年轻气盛的时候,也要像对付身体般,适时让他吃点苦头,才能避免栽大跟头。古书里讲到,一个要成就大业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一日无辣”是对川湘黔地区饮食习惯的调侃。秋天,走进这些地区的农家庭院,一串串紫红的辣椒悬挂于屋檐,在闪烁的秋阳里,犹如一股股红色的瀑布倾泻而下。当然,最出名的要数重庆火锅。走进店里,一阵混合着各种调料的香辣味儿,将你紧紧拥住,逃脱不得。一顿火锅下来,周身汗水淋漓,轻松如飞,何须去花刮痧、拔火罐这些冤枉钱。人在低谷时,身体常处于半休眠状态,这时就需来一顿重庆麻辣火锅,让这辣味儿掀开毛孔,疏通经脉,人瞬间就会意气风发。
秋的味道,正如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俱全。拾捡秋的味道,就是拾捡生活中的每一种滋味,尝过之后,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作者:罗富章(作者单位系南涧三中)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于:云南省恒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