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随着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公布,政坛发生了剧变,引发了全球的关注。社交平台的讨论热度瞬间飙升,数据表明,在24小时内,相关话题的讨论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0%。这场政治风暴背后,牵动着整个亚洲局势,甚至影响全球格局。
日本的政治环境一直以稳定著称,但高市早苗的当选改变了这一传统。10月4日,她以185票的成绩,战胜小泉进次郎,成功当选自民党新任总裁。高市的胜利,标志着自民党内部派系格局的重大变化,尤其是麻生派的全力支持使她以“黑马”姿态脱颖而出。根据《日经新闻》的数据,麻生派集体投票的举动在自民党历史上极为罕见,对高市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高市的胜选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预料到的。2024年,她曾在第一轮得票领先,却在第二轮败给石破茂,这让外界对她的党内支持产生疑问。然而,2025年她再次参选时,党内的保守派力量集中支持她,最终完成了“逆转”。尽管如此,民调结果却并不乐观。NHK的最新调查显示,高市的支持率仅为28%,远低于历任新总裁的平均水平。
展开剩余82%尽管支持率较低,胜利已成定局。高市并不属于任何派系,但她始终自视为“安倍路线”的坚定继承者。在此次选举中,安倍晋三的影响力得到了麻生太郎巧妙地利用,党内的保守力量通过这一选举实现了整合。
当高市早苗上台后,她立即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在选举后的记者会上,她提到“中国”并聚焦于“国防”、“经济安保”和“和平对话”三个议题。日本政府对中国的“关切”并非偶然。2025年上半年,日本防卫省发布报告,称台海局势的紧张升温已经成为日本国家安全的最大外部风险。
高市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也明确指出,“中国不应以实力改变台海现状”,并强调台湾是“日本极其重要的朋友”。她呼吁深化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并引用安倍晋三的名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些言论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随即回应,重申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并强调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的底线。
与此同时,高市主导的经济安全保障法案已成为日本在高科技领域脱钩中国的开端。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被排除在日本的5G建设之外,这对中日间的科技合作造成了直接影响。
靖国神社问题同样敏感。高市公开参拜靖国神社,并为此辩护,这一立场在中国舆论中引起了持续的反响。中国外交部警告,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两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对立,使得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愈加复杂。
长期由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执政的局面,到了2025年发生了变化。根据朝日新闻的最新调查,两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双双失去了多数席位。日本国会进入多党制平衡局面,意味着高市要推动任何重大法案,都需要依赖在野党的支持。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陈洋指出,在这种少数派执政的情况下,高市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将不得不更加谨慎。激进的政策难以在国会中获得多数支持,内部的妥协压力也在增加。党内并非全体成员都支持对华强硬,务实派议员更倾向于保持与中国的稳定沟通。东京大学近期的调查显示,53%的自民党议员支持“务实接触中国”,而仅有23%支持“全面对抗”。
在这种背景下,高市的当选更多地表现为保守力量的一次短暂集结。她在记者会上强调,经济政策将是首要任务,并表示愿意与中国进行“坦率对话”。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对华出口,2025年前三季度,中日贸易额依然高达1.96万亿日元。因此,如何在经济利益与政治立场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她执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
目前,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多变量叠加的时代。地区安全、经贸往来、历史认知等多方面的矛盾交织在一起。高市的对华政策强硬,但日本经济界普遍担忧,过度“脱钩”可能会对国内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新闻专栏作家菅野洋一指出,2024至2025年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下降了16%,一些高科技企业甚至考虑将生产线转移到其他国家。
尽管如此,环保和地区安全合作依然有其基础。两国在气候变化、海洋环保和区域秩序等领域有共同的利益。联合国环境署亚太数据中心于10月初发布的报告指出,2025年中日合作项目的数量创下新高,表明在这些热点领域,合作空间依然存在。
然而,台湾问题和靖国神社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中的最大风险点。如果高市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模糊表态,并配合美国推进对台政策,那么她将直接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外交部已经明确警告,若日本在历史和主权问题上越线,中日之间的合作空间将大幅缩小。
高市早苗的首份施政演说将成为外界判断她对华政策走向的重要信号。她是否会继续延续安倍时期的保守路线,还是会在现实压力下调整策略,备受各方关注。日本时事通讯社的分析指出,2025年10月的中日高层互动频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显示出两国关系的日益冷淡。
中国方面坚持“底线思维”,但同时强调中日依然有合作空间。中国商务部在10月发布的《对外合作白皮书》中指出,尽管两国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但在区域经济、环境治理、供应链稳定等领域,仍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中日能否在重大分歧的背景下保持对话,将直接影响东亚的安全格局。
高市个人立场鲜明,但她在党内的制衡、经济利益的考量以及对外环境的多重约束,使得她的政策选择空间相对有限。面对日益紧张的地区局势和国内舆论的分化,她的每一次公开表态,都会接受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测试”。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