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色列最近突然出手,把战火直接烧到了美国的盟友卡塔尔。这一举动不仅震惊了中东,也让全球局势再度紧张。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很快就表态支持,这一唱一和的姿态,显然预示着大事不妙。中、俄、伊三国现在恐怕不得不提高警惕。
空袭经过
时间是9月9日凌晨。几位哈马斯高层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会,议题是前一天特朗普提出的停火方案。没想到会议还没结束,以色列的导弹就已飞来。以军动用了15架战机,投下10多枚炸弹,直指哈马斯首席谈判代表哈利勒·哈亚的办公室。
这场空袭造成6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流亡哈马斯领导人的儿子。不过,目标人物哈亚本人却侥幸逃脱,让以色列的“斩首行动”并未完全成功。
各方反应
消息一出,国际社会立刻沸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点名批评,认为以色列公然侵犯了卡塔尔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更是愤怒,将袭击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呼吁地区国家必须对这种行为作出回应。
以色列方面却态度强硬。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承认行动由以方全权负责,毫不回避。
展开剩余74%美国的态度则更耐人寻味。爆炸发生仅几个小时后,特朗普就发表声明。他先是撇清关系,说这不是美国的决定,美方只是事先获悉并曾向卡塔尔发出警告,但来不及阻止。他还强调,卡塔尔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在盟友领土上发动袭击“不利于任何目标”。
然而话锋一转,特朗普随即补上一句:“消灭哈马斯是值得追求的目标。”这句话等于替以色列的行动正名。表面上安抚卡塔尔,实际上却给了以色列支持,也为自己留了回旋余地。美国的“模棱两可”,恰恰是精明的外交手段。
背后的盘算
从行动来看,以色列显然不是一时冲动。他们非常清楚特朗普的脾气——与奥巴马、拜登时期的克制不同,特朗普几乎对以色列是“无条件放行”。这次空袭实际上是在试探底线,而特朗普的反应也正合以色列预期。
嘴上说“不支持”,却没有任何制裁和谴责。相反,美国还传出正推动与卡塔尔签署新的防务协议,以“加强安全”为名扩大军售。要知道,今年5月卡塔尔才花2435亿美元向美国采购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现在先炸盟友、再卖保护伞,美国的这门生意经可谓打得响亮。
中俄伊的压力
以色列的跨境打击释放了危险信号:只要美国不反对,他们敢在任何地方动手。
- 伊朗最紧张:德黑兰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正在重新评估与海湾国家的关系。
- 俄罗斯左右为难:乌克兰战事还在持续,美国又在中东加码防务合作,这无疑增加了莫斯科的战略负担。
- 中国面临挑战:近年来中国在中东影响力上升,“一带一路”与当地合作频繁。美国若重建中东军事存在,将直接压缩中国在能源和基建方面的合作空间。
风险与前景
自特朗普再次上台后,美国的中东政策比以往更激进。以往华盛顿还会对以色列有所约束,如今几乎是绿灯全开。此次空袭清楚表明,美国正借助以色列的力量,来稳固和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
但这种做法风险极大。军事手段过度使用,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冲突。一旦失控,不仅对中东,对全球局势都是灾难。而且靠制造紧张来维系盟友关系,本身就十分脆弱。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特朗普显然已经做好了承担风险的准备。
结语
中东如今的局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色列的这一行动,不仅挑战了卡塔尔的主权,也让中、俄、伊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的战略应对。接下来这几国如何出招,将直接影响中东的下一阶段走向,甚至会左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发布于:天津市恒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